善性導師講述/編輯部整理

迴向的目的就是為了幫助眾生,但你也得有力量啊,沒有力量怎麼幫助眾生呢?當你在迴向時,假設心念不對,就有可能業力反彈,所以不要以為迴向都是好的,而是要檢驗自己在迴向時是什麼心態,信心夠不夠?定力夠不夠?

 

臺灣有幾百萬人甚至上千萬人在念佛,有那麼多人在迴向,但是為什麼大環境卻愈來愈差呢?我們不能講人心不古,就一語帶過,這就是因為本身沒有力量或力量很小。假如我們修得好,力量就大,就能對眾生有所助益。

什麼是迴向?

問:修行或做任何好事都要迴向嗎?

善性導師回答:

要迴向,我們禮佛拜懺文最後有「謹以此功德,普迴向十方眾生,常樂我淨,同證佛果」,所以,只要你有拜懺,就什麼都迴向了。你要懂得懺悔、你要自省、你要修正自己不對的地方,這樣迴向才有意義,才能產生力量,而不是光在那裡念經、念佛號迴向。

    修行有五十二個階位,包括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迴向、十地,以及等覺、妙覺。

第一、「信」,修行最主要的是信心,信心要夠。你下多少功夫就表示你的信心有多少,你發心多少也表示你的信心有多少;所以《華嚴經》講:「信為道元功德母」。

第二、「住」,信心夠了之後還要保任,保任就是「住」。信心要維持住,不可以退轉;一旦退轉,迴向的當下就沒有力量。所謂「初發心菩薩既成正覺」,要一直維持這個「初發心」,這也是「住」。

第三、「行」,要一直維持不容易,所以還要去行,行就是觀行的部分。觀行就是觀照、覺察,然後修正自己;包括觀照自己習氣有沒有去掉,德夠不夠大。然後你的行為、語言還要與你的信心、思想觀念配合,這個叫修行。

第四、「迴向」,進入十行以後,你的「能用」慢慢出來,就可以迴向了,此時候的迴向才有力量、才有效果。

當有一天你進入十地範圍,就屬登地菩薩;接下來進入等覺,即法王子;最後進入妙覺,妙覺就是佛了,修行位階大致如此。

所以當你在迴向時,假設心念不對,就有可能業力反彈,所以不要以為迴向都是好的,而是要檢驗自己在迴向時是什麼心態,信心夠不夠?定力夠不夠?

迴向的目的 為了幫助眾生

問:怎樣知道自己有沒有能力和條件可以「迴向」?

善性導師回答:

修行分兩部分,第一是觀照、覺察自己「去習氣、修德大」有沒有在做;第二是修行法,它包括心法在內,要檢驗自己修行功夫下得夠不夠。為什麼去習氣和修德大擺第一,修行法擺第二呢?因為你前者做不好,後者就做不好。

到了剛才所說的「十行」,所謂十就是十個階梯、十個層次。你經過觀照、覺察以後,你下功夫修行以後,習氣慢慢去掉了,這時候你有了力量、有了本事,才可以幫助眾生。

迴向的目的就是為了幫助眾生,但你也得有力量啊,沒有力量怎麼幫助眾生呢?為什麼臺灣有幾百萬人甚至上千萬人在念佛,有那麼多人在迴向,但卻愈來愈差呢?我們不能講人心不古,就一語帶過,這就是因為本身沒有力量或力量很小。假如我們修得好,力量就大,就能對眾生有所助益。

但是各位要知道,迴向僅是在三界的範圍內,幫助他種善因、結善緣;迴向的能力再大,也只能在三界範圍內幫助他。譬如說,可以幫助他不墮到三惡道,或是脫離三惡道,或到三善道去,大概只能做到這樣。至於要幫助他到淨土去,那機會很小,不是說完全沒有,而是因為你本身都沒有機會到淨土,怎麼可能成就眾生到淨土去呢?

迴向的對象不一樣,你修的法不一樣,迴向的效果就不一樣,而他所結的因緣也都不一樣。迴向不但可以幫助眾生,同時也可以讓眾生結上甚深因緣。所以,當你的力量足夠,迴向的同時就是在種善因,種善因就是在修德大,德累積得夠大,有一天就可以成就。

 

迴向應該怎麼做?

問:怎樣迴向才是正確的呢?

善性導師回答:

我們的「五時淨念修持法」裡,就有一個正確的迴向次第了,依法修持即可。

迴向牽涉到三方面,即加持者、助緣者、被迴向者。迴向的人只是個助緣者,而不是加持者。如果迴向的人本身修得不夠理想,不能與諸佛菩薩、 祖師(加持者)相應,那個迴向的力量就小,就無法幫助被迴向的人。所以最重要還是自己下功夫,你修得好,迴向就有力量。